第五十三章 庇佑
關燈
小
中
大
快天亮的時候,斷斷續續的秋雨終於停了。此前,五百艘新式大翼戰舟、五百六十五艘舊式戰舟,以及一千六百餘艘民間舟楫所運輸的十九萬士卒,已連夜從城陽城外行軍至謝邑淮水沿岸,於秦軍的睡夢中,楚軍擺好了進攻架勢。
緊急運來的是十九萬人,加上城陽、馬谷原本的三萬守軍,唐、隨二縣近四萬縣卒,息縣等鄰近縣邑臨時加征的一萬四千甲士。整個戰役實際兵力達到二十七萬餘人,而秦軍的人數估計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,這是幾個月前攻伐城陽的那支秦軍。
人數上占有優勢,兵甲、戰術也占有優勢。五月到九月這四個月間,全國所有縣卒都革新了戰法,戈戟矛殳全部淘汰,兩丈、兩丈四尺的夷矛成了士卒的標準配置。最重要的是編制,原來百人一卒的舊編制改為三百二十人一卒的新編制(包含225名矛手、50名騎手、36名弓手,十五名軍官鼓手等),五十名騎手短時間內、甚至可能永遠也無法配齊,但弓手不存在這個問題,不過是弓力弱一些。三石弓弓手不夠,兩石半、兩石弓手也行。
簡單粗暴的說,一石弓的射程等於拉力兩石的弩,六石弓相對於十二石弩。兩者都是單個士卒的極限,弓要難一些,全天下能開六石弓的人屈指可數,但萬餘魏武卒人人能開十二石弩。秦軍單臂弩的拉力一般是三到四石,相當於一石半、兩石弓;蹶張弩的拉力在八到十石左右,等於四至五石的弓。兩石半弓不光是射速,射程也能壓制秦軍的臂弩手。
矛陣以密集隊列作戰,最害怕的就是弓弩,此時楚軍的甲胄裝備依然不全。陳郢之戰時,全軍約有六萬套環片甲(包括城內的一萬套),可惜到戰事結束大約有八千多套嚴重損壞,主要是鉚釘脫落。五月到九月,四個月造府生產了四萬八千套環片甲,但為了換取糧食,七月份開始將一半的產能交付齊國。也就是說,楚軍實際裝備的環片甲不過八萬八千多套,加上修補的,真正裝備在第一線的環片甲為九萬三千多套。
於淮水進攻的楚軍有二十三萬人,九萬三千多套環片甲,等於每十人就有四人披甲。十五人一列的矛陣,前面六排矛手身著環片甲,後面九排矛手仍著皮甲。這個披甲數還是不高的,大司馬府的計劃是全軍戰卒全部著甲。
當然,武器上的優勢能否轉化為勝利還要靠戰術、指揮等各種因素。楚軍現在奇缺合格的一線軍官,軍校的開學時間一拖再拖,軍中只能采取以老代新的方式一邊作戰一邊訓練培養。
唯一慶幸的是,稷邑之戰是一場以多打少的戰役。二十三萬人總共有八百五十多個卒,五十三個師,一些明顯不合格、毫無矛陣作戰經驗的師、旅安排在了非突破口;而陳郢圍城戰中的陳師、封君之師;陳郢野戰中的五萬精卒、三萬王卒(此時各氏都開始建設本氏私卒,故參與此戰的公族之師裁撤),這十二萬人才是真正的主力,安排在突破口。
朏明之時,楚軍開始埋鍋造飯,旦明就食。雖然臨戰,卻只能吃七成飽,同時每卒領了兩把糗糧,這是戰時吃的。渡過淮水至另一段淮水有六、七十裏,追擊過程中沒時間造飯,只能吃糗糧。
作為陳郢圍城戰中的老卒,陳勝所在的伍自然被安排在了突破口。他把後勤官發下的糗糧小心的揣進懷裏,但手上沾染的細沫不舍得拍掉,只用舌頭小心的舔。
山間秋意蕭索,微微的涼意讓人只打寒顫,鐵甲則更冷。陳勝穿過鐵甲,這是件惱人的玩意,很重,天熱的時候燙死人,天冷的時候冰死人,最冷的正月手一沾上去就要掉一塊皮。可這也是件保命的玩意,箭矢、戈戟打在甲衣上的‘當當當’聲初聽著讓人恐懼,聽多了則讓人高興。什麽叫百兵莫傷我,這便是百兵莫傷我,比老巫給的符錄有用的多。
“著甲!”陳勝將手心的糗糧粉末舔了又舔時,卒長的聲音清楚的穿了過來,然後是偏長的聲音,然後是本閭譽士陳鴻的聲音,最後是伍長陳忿狗尾續貂的聲音。
命令下達,全軍在天亮前的黑暗中摸索著著甲。穿好甲衣不一刻天就亮了,淮水在不遠處流淌,岸上是秦軍連綿不斷的營帳。一夜之間對岸憑空出現如此多的鉅甲楚卒,值哨的秦軍嚇了一大跳。鼓聲很快響了起來,睡眼朦朧的秦卒緊急出營列陣,於岸邊擺出防守的架勢,以防楚軍渡河。與此同時,軍吏策馬王後急報主帥。
率領三萬衛卒、四千騎兵追捕熊荊的是李信,率領十五萬秦軍於謝邑一線阻截楚軍救援熊荊的是老將趙善。昨日項燕突然命令謝邑守軍肅清秦軍偵騎,偵騎夜不歸營讓趙善不安,天一亮一看,心當即就涼了半截:淮水對岸三十多裏竟然全是楚卒。
還未得及聚將商議對策,敵人便開始了意想不到的進攻——二十多艘大舟調轉舟艏,橫著淮水落錨。舟上幕布去掉後,好似船帆的東西突然變成了投石機。這樣的轉變讓趙善的心徹底涼了,第一枚火彈落下時,他正命令各都尉死守防線,勿讓荊人渡河。
投石機掩護下的登陸作戰毫無懸念可言,陳郢東湖補給之戰已經證明勿要靠近鴻溝水面三百五十步,不然必死於荊人鐵彈、荊弩之下,而三百五十步足以楚軍登岸列陣。不明此點的秦軍沒有緊急後撤,而是希望能守住河岸,這一點讓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。
火彈如雨般落下,列陣於水邊的秦軍很快便陣潰而逃。大舟上的投石機立即換成射程更遠的鐵彈,射擊角度不變。這時候楚軍開始陸續登岸,他們的軍履踩在淮水西岸時,秦軍第一道淮水防線宣告失守。
項燕的作戰命令沒有要求度過淮水的楚軍迂回攻擊左右兩側的秦軍,他只命令楚軍登岸後當不顧其餘,迅速占領第二道淮水防線,即搶占淮水上那座被熊荊焚毀又被秦軍修補的木橋。
‘嘩嘩嘩嘩……’。湧上岸的楚軍甚至沒有列隊,就匆匆往西疾行。鉅甲之聲陣陣,陣潰之後逃向兩側的秦卒目瞪口呆,他們覺得荊人肯定瘋了:這麽多首級在這裏不來砍,卻逃也似的奔向後面去了;主帥趙善的心臟幾乎炸裂,楚軍並不只想擊垮自己,而是想切斷自己的後路,把十五萬秦軍圍殲在兩道淮水之間,他不得不緊急鳴金,命令軍隊撤退。
一方擊鼓,一方鳴金。楚秦兩軍不再作戰,只在兩道淮水之間約七十裏的大道上進行一場生死賽跑。楚軍王卒搶占了先機,一馬當先跑在了最前,趙善的預備隊緊隨其後,再下來是隨跟著王卒渡過淮水的陳師、封君之師、以及那五萬精卒,但這幾萬人的隊伍不是連成一條直線,而是與撤退的秦軍相雜,一條道上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“上將軍,這是、這是……”淮水東岸,一幹將帥一副‘我褲子都脫了,你卻讓我……’的表情,看著項燕發楞。那些勤王而來的諸越、南蠻的大小首領和長老則很想扣掉自己的眼睛,他們已做好為楚王犧牲一半勇士的準備,但現在毛都沒掉一根,秦軍就敗了。
“渡水!渡水!”項燕也是一臉的懊惱,因為秦軍的快速反應,楚軍戰術安排上出現了嚴重脫節——只有幾個突破口的楚軍渡過淮水,其餘士卒因為沒有渡船所以還在東岸。
“上將軍說,立刻渡過眼前這條河,追擊秦人。”將帥還在爭論誰先渡河,通曉楚語諸越的使者已經將項燕的命令轉告給諸越首領。
“渡水?”這種事情怎麽難道越人。走到淮水邊,雒越首領於蘇脫下自己身上的鉅甲,然後對著身後的部眾用蠻語大喊了一聲,‘噗通’一聲便跳下了淮水。
於蘇如此,雒越的其他士卒也是如此,他們脫下並不習慣鉅甲,泅渡而去。雒越下了水,不甘落後的南越、閩越士卒也脫去鉅甲,泅水上岸。不服輸的蔡師之將潘無命也脫甲,跳下水想涉水走到對岸,可他還沒有到河心就被淮水沒了頂,若不是幾個泅渡的越人立即搭救,肯定要淹死在淮水裏。
“這當如何?”一萬多名越卒泅渡而去,近十萬楚軍還未渡河,軍司馬彭宗擔心人少吃虧。
“秦軍已敗。”戰爭打到這個程度,哪怕楚軍人少一些,項燕也不再擔心勝負,士氣和組織決定楚軍此役必然獲勝。“我只擔心大王。”
“大王天佑之,自能脫困為安。”彭宗當然明白項燕命令王卒不做迂回、急速前行的原因。
“僅四百鐵騎啊!”項燕到達城陽後聽到大王隨行甲士只有四百鐵騎時,整個人立即懵了,他以為再少再少也會有一千人。
“大司命庇佑。”他最後嘆了一句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緊急運來的是十九萬人,加上城陽、馬谷原本的三萬守軍,唐、隨二縣近四萬縣卒,息縣等鄰近縣邑臨時加征的一萬四千甲士。整個戰役實際兵力達到二十七萬餘人,而秦軍的人數估計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,這是幾個月前攻伐城陽的那支秦軍。
人數上占有優勢,兵甲、戰術也占有優勢。五月到九月這四個月間,全國所有縣卒都革新了戰法,戈戟矛殳全部淘汰,兩丈、兩丈四尺的夷矛成了士卒的標準配置。最重要的是編制,原來百人一卒的舊編制改為三百二十人一卒的新編制(包含225名矛手、50名騎手、36名弓手,十五名軍官鼓手等),五十名騎手短時間內、甚至可能永遠也無法配齊,但弓手不存在這個問題,不過是弓力弱一些。三石弓弓手不夠,兩石半、兩石弓手也行。
簡單粗暴的說,一石弓的射程等於拉力兩石的弩,六石弓相對於十二石弩。兩者都是單個士卒的極限,弓要難一些,全天下能開六石弓的人屈指可數,但萬餘魏武卒人人能開十二石弩。秦軍單臂弩的拉力一般是三到四石,相當於一石半、兩石弓;蹶張弩的拉力在八到十石左右,等於四至五石的弓。兩石半弓不光是射速,射程也能壓制秦軍的臂弩手。
矛陣以密集隊列作戰,最害怕的就是弓弩,此時楚軍的甲胄裝備依然不全。陳郢之戰時,全軍約有六萬套環片甲(包括城內的一萬套),可惜到戰事結束大約有八千多套嚴重損壞,主要是鉚釘脫落。五月到九月,四個月造府生產了四萬八千套環片甲,但為了換取糧食,七月份開始將一半的產能交付齊國。也就是說,楚軍實際裝備的環片甲不過八萬八千多套,加上修補的,真正裝備在第一線的環片甲為九萬三千多套。
於淮水進攻的楚軍有二十三萬人,九萬三千多套環片甲,等於每十人就有四人披甲。十五人一列的矛陣,前面六排矛手身著環片甲,後面九排矛手仍著皮甲。這個披甲數還是不高的,大司馬府的計劃是全軍戰卒全部著甲。
當然,武器上的優勢能否轉化為勝利還要靠戰術、指揮等各種因素。楚軍現在奇缺合格的一線軍官,軍校的開學時間一拖再拖,軍中只能采取以老代新的方式一邊作戰一邊訓練培養。
唯一慶幸的是,稷邑之戰是一場以多打少的戰役。二十三萬人總共有八百五十多個卒,五十三個師,一些明顯不合格、毫無矛陣作戰經驗的師、旅安排在了非突破口;而陳郢圍城戰中的陳師、封君之師;陳郢野戰中的五萬精卒、三萬王卒(此時各氏都開始建設本氏私卒,故參與此戰的公族之師裁撤),這十二萬人才是真正的主力,安排在突破口。
朏明之時,楚軍開始埋鍋造飯,旦明就食。雖然臨戰,卻只能吃七成飽,同時每卒領了兩把糗糧,這是戰時吃的。渡過淮水至另一段淮水有六、七十裏,追擊過程中沒時間造飯,只能吃糗糧。
作為陳郢圍城戰中的老卒,陳勝所在的伍自然被安排在了突破口。他把後勤官發下的糗糧小心的揣進懷裏,但手上沾染的細沫不舍得拍掉,只用舌頭小心的舔。
山間秋意蕭索,微微的涼意讓人只打寒顫,鐵甲則更冷。陳勝穿過鐵甲,這是件惱人的玩意,很重,天熱的時候燙死人,天冷的時候冰死人,最冷的正月手一沾上去就要掉一塊皮。可這也是件保命的玩意,箭矢、戈戟打在甲衣上的‘當當當’聲初聽著讓人恐懼,聽多了則讓人高興。什麽叫百兵莫傷我,這便是百兵莫傷我,比老巫給的符錄有用的多。
“著甲!”陳勝將手心的糗糧粉末舔了又舔時,卒長的聲音清楚的穿了過來,然後是偏長的聲音,然後是本閭譽士陳鴻的聲音,最後是伍長陳忿狗尾續貂的聲音。
命令下達,全軍在天亮前的黑暗中摸索著著甲。穿好甲衣不一刻天就亮了,淮水在不遠處流淌,岸上是秦軍連綿不斷的營帳。一夜之間對岸憑空出現如此多的鉅甲楚卒,值哨的秦軍嚇了一大跳。鼓聲很快響了起來,睡眼朦朧的秦卒緊急出營列陣,於岸邊擺出防守的架勢,以防楚軍渡河。與此同時,軍吏策馬王後急報主帥。
率領三萬衛卒、四千騎兵追捕熊荊的是李信,率領十五萬秦軍於謝邑一線阻截楚軍救援熊荊的是老將趙善。昨日項燕突然命令謝邑守軍肅清秦軍偵騎,偵騎夜不歸營讓趙善不安,天一亮一看,心當即就涼了半截:淮水對岸三十多裏竟然全是楚卒。
還未得及聚將商議對策,敵人便開始了意想不到的進攻——二十多艘大舟調轉舟艏,橫著淮水落錨。舟上幕布去掉後,好似船帆的東西突然變成了投石機。這樣的轉變讓趙善的心徹底涼了,第一枚火彈落下時,他正命令各都尉死守防線,勿讓荊人渡河。
投石機掩護下的登陸作戰毫無懸念可言,陳郢東湖補給之戰已經證明勿要靠近鴻溝水面三百五十步,不然必死於荊人鐵彈、荊弩之下,而三百五十步足以楚軍登岸列陣。不明此點的秦軍沒有緊急後撤,而是希望能守住河岸,這一點讓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。
火彈如雨般落下,列陣於水邊的秦軍很快便陣潰而逃。大舟上的投石機立即換成射程更遠的鐵彈,射擊角度不變。這時候楚軍開始陸續登岸,他們的軍履踩在淮水西岸時,秦軍第一道淮水防線宣告失守。
項燕的作戰命令沒有要求度過淮水的楚軍迂回攻擊左右兩側的秦軍,他只命令楚軍登岸後當不顧其餘,迅速占領第二道淮水防線,即搶占淮水上那座被熊荊焚毀又被秦軍修補的木橋。
‘嘩嘩嘩嘩……’。湧上岸的楚軍甚至沒有列隊,就匆匆往西疾行。鉅甲之聲陣陣,陣潰之後逃向兩側的秦卒目瞪口呆,他們覺得荊人肯定瘋了:這麽多首級在這裏不來砍,卻逃也似的奔向後面去了;主帥趙善的心臟幾乎炸裂,楚軍並不只想擊垮自己,而是想切斷自己的後路,把十五萬秦軍圍殲在兩道淮水之間,他不得不緊急鳴金,命令軍隊撤退。
一方擊鼓,一方鳴金。楚秦兩軍不再作戰,只在兩道淮水之間約七十裏的大道上進行一場生死賽跑。楚軍王卒搶占了先機,一馬當先跑在了最前,趙善的預備隊緊隨其後,再下來是隨跟著王卒渡過淮水的陳師、封君之師、以及那五萬精卒,但這幾萬人的隊伍不是連成一條直線,而是與撤退的秦軍相雜,一條道上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“上將軍,這是、這是……”淮水東岸,一幹將帥一副‘我褲子都脫了,你卻讓我……’的表情,看著項燕發楞。那些勤王而來的諸越、南蠻的大小首領和長老則很想扣掉自己的眼睛,他們已做好為楚王犧牲一半勇士的準備,但現在毛都沒掉一根,秦軍就敗了。
“渡水!渡水!”項燕也是一臉的懊惱,因為秦軍的快速反應,楚軍戰術安排上出現了嚴重脫節——只有幾個突破口的楚軍渡過淮水,其餘士卒因為沒有渡船所以還在東岸。
“上將軍說,立刻渡過眼前這條河,追擊秦人。”將帥還在爭論誰先渡河,通曉楚語諸越的使者已經將項燕的命令轉告給諸越首領。
“渡水?”這種事情怎麽難道越人。走到淮水邊,雒越首領於蘇脫下自己身上的鉅甲,然後對著身後的部眾用蠻語大喊了一聲,‘噗通’一聲便跳下了淮水。
於蘇如此,雒越的其他士卒也是如此,他們脫下並不習慣鉅甲,泅渡而去。雒越下了水,不甘落後的南越、閩越士卒也脫去鉅甲,泅水上岸。不服輸的蔡師之將潘無命也脫甲,跳下水想涉水走到對岸,可他還沒有到河心就被淮水沒了頂,若不是幾個泅渡的越人立即搭救,肯定要淹死在淮水裏。
“這當如何?”一萬多名越卒泅渡而去,近十萬楚軍還未渡河,軍司馬彭宗擔心人少吃虧。
“秦軍已敗。”戰爭打到這個程度,哪怕楚軍人少一些,項燕也不再擔心勝負,士氣和組織決定楚軍此役必然獲勝。“我只擔心大王。”
“大王天佑之,自能脫困為安。”彭宗當然明白項燕命令王卒不做迂回、急速前行的原因。
“僅四百鐵騎啊!”項燕到達城陽後聽到大王隨行甲士只有四百鐵騎時,整個人立即懵了,他以為再少再少也會有一千人。
“大司命庇佑。”他最後嘆了一句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